第574章 川军出川-《海上升明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汉中府城,南郑。
    当李国翰率领着人马沿汉水南岸行军八十里,在南郑上游不远,搭浮桥渡过汉水,正要进南郑城时,前锋塘骑慌忙赶回来。
    “南郑城,城上已经是日月旗!”
    “明军,    明军夺了南郑。”
    还坐在浮桥南岸马札上,一脸疲惫的李国翰正在跟随军师爷商议如何给北京禀报这场战斗,听到这个消息愣在当场。
    “他们明明还在上游,难道会飞?”
    李国翰还以为是朱鹏飞派兵抢占了南郑,但塘骑告诉他是另一支明军,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川贵行营,    将旗打的是张字。
    李国翰沉默了。
    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
    “再探!”
    题本没法写下去了,    李国翰起身,催促全军赶紧渡河。
    他骑马渡过浮桥,    让人赶紧在北岸布阵。
    果然,清军塘骑出现在南郑城下,很快引来了明军的夜不收。
    一队夜不收明骑远远赶到,停在远处打量着他们。
    数十满州八骑冲上去,那队明骑居然没跑,他们在相距北岸军阵二里远,展开了骑射,双方奔驰追逐,往来攻击,打了一会,居然互有伤亡。
    最后那支明骑扬长而去。
    清骑折了十余骑,反倒是有些灰头土脸。
    鳌拜闻讯率骑兵赶到时,李国翰已经率兵赶到了南郑城数里外,再次列下军阵。
    而城中明军也并不畏惧,居然也派出了一支人马出城列阵。
    当李国翰、鳌拜、徐勇等几次看着对面的旗号时,也不由的有些惊讶。
    除了那醒目的日月大旗。
    明军阵前还出现了许多旗帜,比如有的书写着御营川贵行营,有的书川贵行营提督张。还出现了诸如五省总统秦等旗号。
    “那个红甲大将,    好像是个女人,难道真是秦良玉?”
    “可能就是她。”
    明军背靠南郑城,左侧又倚汉江而列。
    明代的南郑城,是在嘉靖年间大规模整修加筑过的,不过明代南郑城,大体上的格局还是洪武初大修时奠定的,当时是周九里多。
    嘉靖、万历年间都大修过,天启年间,因建瑞王府,往北扩建了不少。
    城墙四面的护城河,是万历年间重修的,阔十丈,深一丈八,由城北引山河堰水而入,河畔还栽了芦苇。
    朝阳、振武、望江、拱辰四座城门,均在嘉靖年间包砖加固,并新增大小炮台,城门是二重城门,加瓮城。
    有吊桥,    城角有瞭望台。
    因嘉靖时汉中府城人口多,在城外东关形成了大片居民区,所有后来便又加建了东关土城,与府城互为表里,遥想呼应。
    可以说,整个汉中府城南郑,其实还是很大很坚固的。
    之前贺珍守汉中,李过他们殿后撤退经过,贺珍降清,凭城阻击,就让李过等非常难过,最后不得不转往川北借路南下湖广。
    而贺珍长安兵败,退回来时马科却又复降清军,凭城拒守,贺珍不服气来攻,还损兵折将不少,最后也只得愤愤而去。
    但此时,这座大城,居然已经落入明军之手。
    城上明旗飘飘。
    明军还出兵城西,摆开军阵。
    李国翰阴沉着脸,气的说不出话来。
    跟阳平关一样,清军丢失大城、险关,都是因为把兵调去定军山了。
    谁能想到明军会突然就杀过来了。
    要说这南郑城里,也还有些守兵、民壮,怎么就没半点反抗就被夺了?
    这张献忠没彻底歼灭,让他们突围跑了,结果现在关、城皆失,反倒是陷入了极难境地了。
    望着那城,望着那军阵。
    明军气势正盛。
    反倒是清军,此时很是萎靡。
    “秦良玉那老太婆来了,这仗怕是不好打了,白杆兵很难战。”
    “还有川贵行营张世鹏,那是张国维的儿子,几千人马,听说也很精锐,之前可是把川中各路明军都给整平了,张献忠都不敢跟他们打。”
    几将左瞧右看,都看不出什么破绽来,反而是越看越没什么信心。
    最要命的是,他们此时大战一场,也是伤亡不小,而且兵马疲惫,明军却已经抢占城池,占有先机。
    加上上游还有一路明军,抢夺勉县,这让他们万分被动。
    第(1/3)页